鄂托克前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的指示精神,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,深化基层理论宣讲平台载体、内容生产与手段方式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牧区落地生根。
一是整合资源建阵地。宣传阵地是坚定信仰信念、建设精神家园的主阵地,是唱响主旋律、开展舆论宣传的主阵地。鄂托克前旗着力夯实基层宣传阵地,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不断实起来强起来。结合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制定出台《鄂托克前旗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》,明确各级党委(党组)中心组学习“传理论、传政策、传法律、传文化、传精神”的传习任务。同步整合现有乡镇文化站、“草原书屋”、道德讲堂、社区讲堂等公共服务资源,建立“爱国课堂”、“思政课堂”、“体验课堂”三大课堂,吸纳政治素养好、理论水平高、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、专家学者、先进典型、百姓名嘴等加入“新时代讲习团”和“草原学习轻骑兵”等宣讲队伍,确保理论宣讲在形式和内涵中融思想性、亲和力、艺术化于一体。
二是精益求精出作品。内容是理论传播的“本”,好的内容自带流量。鄂托克前旗充分挖掘地方独特资源,以“民族文化+红色文化”为主线,精心谋划,着力创作一批高质量、有影响的理论作品。建立理论学习专家学者库和理论学习例会制度,为来我旗讲学的专家学者提供调研服务,并邀请专家学者对理论讲师、党校教师开展新思想理论学习培训,集思广益打造符合地区实际的教学精品课件,提升讲学人员政治理论素养。积极承办2019鄂尔多斯首届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,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,共征集6大类1345件文化旅游产品,经过专家评审组两轮评选,“岁月之痕”“暮归”“蒙古人高档生活用品”“鄂尔多斯传统服饰”“炒米糖”等56件作品分获一、二、三奖及优秀奖,实现从“制造”到“创造”的转变。
三是创新方式促传播。按照群众“看得懂、坐得住、听得进”要求,遵循现代传播规律,确保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基层理论宣讲贴近生活、回应现实、走进人心。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,将宣讲的大主题与地方实际相结合,将普通话编译成蒙古语,在表达方式上突出讲好群众故事,重点由百姓名嘴进行话语转换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语言,借助群众身边人身边事,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在呈现形式上力求大众化多样性,借助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和手段,开展微电影创作大赛等活动,对文艺作品实行深度制作与再加工,重点打造H5、动漫、快闪、微视频等表现形式,推动产品内容从静态到动态、从一维到多维、从单项到交互,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。在传播手段上彰显网络新媒体优势。综合运用“两微一端”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,借助学习强国、“i”前旗等理论学习网络平台,以全网推送、互动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传播,有效提升了理论宣传的到达率、阅读率、点赞率。(鄂前旗委宣传部 张煦明)